admin
10月
13
2025
0

姆希塔良爆料国米真相!小因扎吉早就看透结局,夏窗换血暗藏玄机

“小因扎吉从2024-25赛季的第一次训练开始,就决定给球队施加压力。 他不断地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骚扰球队,让我们无法志得意满。 ” 姆希塔良在新书《我的生活永远在心中》的这段描述,揭开了国米赛季崩盘的隐秘序幕。 一个主帅早早嗅到危机,却最终无力回天的故事,比欧冠决赛0-5的比分更令人窒息。

姆希塔良直指球队绣上第二颗星后心态巨变,“很多球员开始变得傲慢、自满、斗志下滑”。 这种细微的态度腐蚀,最终导致全队下半场续航能力暴跌,更在欧冠决赛中集体失灵。

姆希塔良在书中回忆,小因扎吉整个赛季都在尝试用“伤害自尊心”的方式敲打球员,但效果有限。 球员们似乎沉浸在第二颗星的荣耀中,难以找回之前的饥饿感。 这种心态变化直接体现在体能数据上,《米兰体育报》指出,齐沃上任后加强训练强度,劳塔罗、迪马尔科等多人体重明显下降,这反证了上赛季训练质量的松懈。

欧冠决赛后的更衣室场景成为这种心态的终极写照:“一片寂静”,姆希塔良写道,“整队都踢得不好,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难题。 ” 这种集体失灵很难用纯战术因素解释,更像是心理层面的溃败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决赛惨败后更衣室矛盾公开化。 功臣弗拉泰西当众质问主帅为何不让自己上场,而沙特媒体在赛前疯狂炒作小因扎吉跳槽的消息,进一步毒化了更衣室氛围。 信任一旦崩塌,失败就在所难免。

面对上赛季的崩盘,国米管理层夏季转会窗口的操作看似分散,实则围绕一个核心逻辑:解决态度问题优先于解决技术问题。

马洛塔选择齐沃作为新帅而非阿莱格里或法布雷加斯,关键因素在于齐沃以“魔鬼训练”著称。 这是一个明确信号:谁也别想再在训练基地“偷懒”。 同时,国米引进了苏契奇、皮奥、博尼等年轻人,这些球员虽非立即主力,但给老将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竞争压力。

国米在卢克曼、科内等成名球员的引进上并不积极,因为这些球员主要解决“技术问题”。 相反,马洛塔更关注那些能够改变更衣室文化的操作。

这种年轻化不仅是竞技层面的更新,更是心态层面的重塑。

小因扎吉的离队进一步暴露了国米的现实困境。 利雅得新月为他开出了税后2600万欧元的年薪,是国米续约报价(650万欧元)的四倍多。 面对如此差距,任何情感因素都显得苍白。

姆希塔良的书中暗示,小因扎吉整个赛季都在与球员的态度问题斗争,这种无力感和挫折感可能也影响了他的去留决定。 当他发现自己无法唤醒那支因成功而自满的球队时,离开或许成了自然选择。

橡树资本入主后要求全队降薪15%,甚至考虑出售劳塔罗等核心球员,这与沙特资本的豪掷千金形成鲜明对比。 足球世界的规则正在被资本改写,意甲球队在财务公平法案限制下,难以与石油资本竞争。

欧冠决赛后的更衣室矛盾并未随时间消散,反而在世俱杯期间进一步发酵。 劳塔罗的“火线快评”后,马洛塔罕见地点名恰尔汗奥卢,引发连锁反应。

更微妙的是三位敏感人物在恰尔汗奥卢反驳帖下的点赞:图拉姆(劳塔罗的锋线搭档)、阿瑙托维奇(恰尔汗奥卢好友)以及小因扎吉的太太。 这种公开站队行为在豪门更衣室极为罕见,尤其是主帅家属的卷入,暗示了矛盾可能比表面看起来更深。

帕切科等观察家担心国米失去团结精神,这正是球队过去几个赛季成功的根基。 当球员们开始关注个人利益而非团队目标时,崩盘往往接踵而至。

国米夏季转会窗口投入近1亿欧元,引进了路易斯·恩里克(23岁)、苏契奇(22岁)等年轻球员。 但新赛季首轮首发中,新援无一人主力,引发社交媒体上“花费1亿却买不到主力”的批评。

这种批评本身存在逻辑矛盾,既要求提升阵容厚度,又要求新援必须锁定主力位置。 马洛塔对此的回应是:“保持球队的核心阵容是一种优势,只有强队才能做到这一点。 ” 国米正试图在稳定与更新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
恰尔汗奥卢的离队风波、邓弗里斯合同中的低解约金条款(2500万欧元)、弗拉泰西对出场时间的不满,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阵容动荡超出预期。

当一支球队的技术基础仍在,但精神内核开始腐蚀时,是应该修补技术漏洞,还是优先重塑心态? 马洛塔选择了后者,但这注定是一场冒险,年轻球员需要时间成长,而意甲的竞争不会等待任何人。

秋季图文激励计划